邮箱 | 中文 | English | 网站地图

标准化工作者群像:标准化工作,只有进行时

发布时间:[2019-07-23]文章来源:

    时间不会暂停和倒转,新征程没有中场休息。标准化工作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在土方机械标准化工作领域,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坚守岗位、钻研专业技术、严谨认真咬文嚼字的标准化工作者。

    他们不是普通的文字工作者,却也需要字斟句酌、精雕细刻,力求使每一个标准文件在技术内容和文字语言上变得无可挑剔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他们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和事业,坚守标准人的理想,用激情、奉献和情怀点亮自己的人生,以一个个有水准、有高度、有效力的标准项目实质性地推动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。

标委会10周年庆典活动中,尚海波秘书长介绍土方机械标准化发展历程

 

    标准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

    2018年11月26日,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以下简称标委会)在上海隆重举办了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,在其中的颁奖环节中,设置了一个十分具有含金量的奖项——标准化工作终身成就奖,获得此项荣誉的个人正是标委会前任秘书长吴润才。

    "我这一辈子也没干别的,就干行业标准化工作了。"已经是退休"老干部"的吴润才笑着说。虽然从2014年退休到现在已经整整4年,面对记者采访以及对过往工作的回忆,他仍然思维敏捷,对自己负责的每一项标准制修订工作都记忆深刻。

标委会前任秘书长吴润才获得"标准化工作终身成就奖"

    1982年1月,年轻而又满怀壮志的吴润才大学一毕业,就被分配到了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(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,以下简称研究所)里的第十研究室——标准化研究室,那时研究室承担着国内工程机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。1986年5月31日,首个行业标准化组织工程机械标准化网成立,1994年,机械工业部工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,吴润才都担任了秘书长的重要角色。

    他见证了行业标准化组织的发展历程,更是标委会成立的亲历者与发起者之一。成立标委会一直是研究所老一辈标准人的目标,但奈何困难重重。"我还没参加工作的时候,研究所就向上级单位打报告申请成立标委会,但始终没成立起来,原因是与其他部门标准技术归口产品有交叉。我来了之后又向上级单位打过好几次报告,也未能成功。"吴润才回忆了标委会成立之初的艰难过程,这一僵局直到2008年才被化解。

    2008年4月,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,标委会正式成立,负责我国土方机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。由于有了正式而专业的组织结构,土方机械标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。"标委会成立之前,制定的行业标准量大,国家标准量小。标委会成立之后,制定的国家标准快速增多,一下子提高了一大块。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产品品种的增加,标委会在不断修订原有标准的同时,根据新需求制定了新标准,填补了行业空白,新建立了非公路自卸车标准体系、再制造标准体系、叉装机标准等。"

    从毕业参加工作直到退休,吴润才的称呼从"小吴"渐渐变成了"老吴",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,他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标准化工作,一辈子都在与标准打交道的他,也磨练成了标准化工作领域里的权威专家。由他亲自主导制定的标准达上百项,数次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,组织国内企业参加国际性标准会议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标准本身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性工作,"常人理解的技术工作是指机械设计方面,标准不同于设计,从语言到内容都要求十分严谨,标准制定者应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,因为标准正式发布以后,全行业都要按标准来执行,不允许出任何差错,因此制定一项标准技术含金量要求很高。在国外标准制定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专家,而在国内,标准工作者的地位没有设计人员高,对企业来说好像也是作为辅助性工作,这是一种理解上的偏差,也从侧面显示出国内外存在的差距。"

    退休之后的"老吴"依然默默关注着土方机械标准事业的发展,对于仍然坚守着的年轻标准工作者,他希望"大家能把各自的工作推展开,同时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,推动我国土方机械标准化事业得到更快发展和进步",这也是吴润才难以忘怀的初心。

    行业进步和企业发展离不开"标准化"

    标准化工作已经陪伴杨永红走过了18个年头,作为小松(常州)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企业内部标准化工作人员,参加工作之初,她主要从事工程机械零部件的工艺编制和工装设计工作,每次工艺编制完成或工装图纸出图后,首先要交给负责标准化的老师傅进行审查。

    令她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傅常说的一句话"你们以后可千万不要做标准这个工作,这个工作枯燥无味,领导不重视,设计人员不喜欢。"可未曾想,2000年因工作调整,杨永红开始从事技术管理工作,其中一项就是"标准化",在公司被称作"规制担当"。也就是在那一年她与"机械工业部工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"结缘,成为委员之一,2008年成立"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",杨永红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委员,并坚守至今。

    18年来,杨永红逐步清晰认识了什么是"标准化",看到了"土方机械标准"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推动,见证了标委会的成长与发展,更深刻体会了小松(常州)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对标准法规的重视与对遵纪守法的严格管理。随着全行业乃至全国对标准、法规的敬畏和尊重,业内人士法制意识也在不断提升。杨永红醒悟到:"原来标准化工作并不像老师傅说的那样毫无意义,18年前从事标准化工作之初的惶恐不安也已逐步退却,18年中,行业的进步,企业的发展,我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'标准化'"。

    加入标委会这个大家庭已有10年,回顾自己的标准化工作,杨永红脑海中掠过无数画面:"一个会议室、一台投影仪、U型桌旁字斟句酌的审查者、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委员们、完成审查任务时大家会心的笑容、热烈的掌声;看到噪声强制性标准,浮现出当年审查现场委员们的激烈争论,吴润才秘书长焦急而严肃的神情,委员们为制定出合理的标准值纷纷建言献策;看到安全强制性标准,浮现出尚海波秘书长苦口婆心的教诲,以及我所在的部门、公司、上级部门和国外母公司上下联动,鼎力合作,为产品合规而付出的种种努力。"

    为了做好中日合资企业里的标准化工作,为了能将中国标准准确地理解并传达给日方同事和上级,标准知识和日语能力缺一不可,多年来,杨永红不断为之努力着,"标准的意义广大而深远,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,我将与土方机械标委会一同鼎力前行,迈向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十年"。

    标准化工作没有完成时

    2008年4月26日,全国土方机械标委会成立大会召开,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山东临工)标准化工作者张怀亭有幸第一次参加标委会会议,成为标委会诞生的见证者之一。此后,张怀亭与标委会之间变得密不可分。

    2009年6月,第三次参加标委会会议,张怀亭就被任命为标准审查组副组长。当时标委会主任委员郑尚龙参加了他们小组的审查,审查会后,郑尚龙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"你适合干标准"。张怀亭备受鼓舞,主任委员的话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干好标准化工作。

    在之后的标委会会议上,除2010年再次担任副组长外,张怀亭一直担任标准审查组组长,至今已担任13次组长或副组长,负责审查了近百项国家标准/行业标准。他一方面认真组织对国家标准/行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、复审标准的意见收集、审查和回复,积极参与对国际标准草案的审查,提出了大量修改建议并被采纳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作为企业内部的标准工作者,他通过学习、借鉴标委会标准体系建设、标准制修订、标准复审等工作思路和方法,带领团队逐步完善了山东临工的企业标准体系。10年来,组织制修订企业技术标准400多项,近5年新制定标准更是以20%的比例增长。

    在标委会的领导下,山东临工也积极参与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的制修订。10年来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/行业标准40多项,实现了主持制定国家标准的突破,同时积极参与制定2项国际标准,在国际标准舞台上发出了"临工声音",贡献了"临工方案"。2009年,山东临工荣获"中国土方机械标准化贡献奖"、2015年被授予"'十二五'土方机械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"。张怀亭也于2010年、2015年先后两次荣获"土方机械标准化优秀工作者"称号。

    2008—2018年,是标委会成立、成长、成熟的十年,是张怀亭为标准化事业积极探索、努力奋斗的十年。"标准化工作,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新标准化法2018年初已实施,国家、社会、企业越来越重视标准化工作。我相信,标委会在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的领导下,通过秘书处和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,必将在土方机械标准化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",展望未来,张怀亭信心满满。

    (吕瑞超,小松(常州)工程机械 杨永红,山东临工 张怀亭)